【LYNN營養師】冤枉啊!一樣是D3但我們吃了不會失智

「國衛院研究:長期吃維生素D3會增加失智症風險。」國衛院這篇報導一出,LYNNLine就開始瘋狂收到詢問的訊息;「LYNN我一直都有在吃維生素D,我會不會增加失智症機率?」「太可怕了,沒吃完的維生素D被我整罐都丟了!」擔憂、驚恐的氣息不斷在社群內蔓延廣傳。但當LYNN把這份研究仔細看完後,只想說:「新聞標題下的真好!但大家都搞錯了。」

第一,研究中提到,「阿茲海默症的小鼠吃過量的維生素D3可能會加重病情」但如果把研究中給的劑量,依人體比例換算成人服用的劑量,那真的是個非常驚人的劑量,一般人根本不可能吃到劑量這麼高的維生素D3

第二,研究分析健保資料庫,表示研究對象都是「有疾病」,需要醫師開立「活性維生素D3處方藥物」的腎臟疾病、骨質疏鬆症患者。到底是有特定疾病的族群,本身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就比較高,還是因為吃了活性維生素D3所造成,老實說這兩造因果關係仍不是那麼清楚,需要更多研究來證實。

第三,也是最重要的一點。「此D非比D」,研究中講的是活性維生素D3,屬於藥物,而我們平日可購買到的是非活性維生素D3,屬於食品透過LYNN幫大家整理的比較表,大家可以很清出的看出來,這二者是完全不一樣的。

 

 

非活性維生素D3

活性維生素D3

類別

食品

藥品

作用

身體可以依照自身需求,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3

身體直接利用,作用於腸道、骨骼及腎臟

補充劑量

0~50歲:每天補充400IU

50歲以上:每天補充600IU

不建議常規補充,僅限於醫療用途

非活性維生素D3須經由肝臟及腎臟代謝,才能轉化成活性形式,幫助鈣質吸收、骨骼的成骨作用、維持血鈣濃度。人體本身有一套調節系統,並不會無止境的將非活性維生素D3轉化成活性維生素D3,所以「適量補充」並不會造成失智風險及其他健康問題。

國內外許多大型研究機構也已經證實,維生素D在體內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,除了幫助鈣質吸收之外,還與調節免疫系統、預防呼吸道感染、調控血糖,並且與大腦功能、情緒障礙、神經退化疾病息息相關。

而最新一次的國民健康營養變遷調查結果顯示,維生素D是國人最缺乏的一種維生素,不但各年齡層維生素D都吃不夠,甚至連血液中維生素D不足的情況也相當嚴重,女性又比男性嚴重。

因此LYNN建議,除了適當的曬太陽,平常也可以吃雞蛋、秋刀魚、鮭魚、奶類、菇類等含維生素D豐富的食物,再搭配非活性維生素D3的保健品,才能幫助攝取到足量的維生素D3。千萬不要再把屬於食品類的「非活性維生素D3」,誤認為藥類的「活性維生素D3嚇自己囉!

首頁
購物商城
追蹤清單
0
購物車
我的